鮑 南
2025年11月18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外焦裡嫩的烤雞翅、烤牛排……中國“天宮”空間站裡的一頓太空餐,吸引全球網友羨慕的目光。
特殊的太空環境,對航天員的食品提出了苛刻要求。比如食物不能有流動的湯汁或產生粉塵、碎屑,要盡可能方便食用、減少殘渣。同時,由於火箭運力非常珍貴,留給餐飲貨物的空間少之又少。為此,長期以來太空食品的樣子要麼如同牙膏,擠到嘴裡吞下﹔要麼像脫水蔬菜,談不上好吃。再看中國的這頓“太空燒烤”,色香味俱全,刷新了傳統認知。
航天員舌尖上的滿足,背后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顯著進步。在成熟火箭技術帶來的豐沛運力支撐下,中國科研人員擁有“盡管想象”的勇氣,研發了能將食物加熱到190攝氏度並收集殘渣的熱風烘烤機,讓煙火氣“一鍵直達”。
回看這一路,2003年,神舟五號升空,攜帶了20余種可即食的“太空干糧”﹔2005年,神舟六號帶上了加熱器,航天員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2013年,航天員在太空過端午節,吃上了香甜的豆沙粽子﹔2016年,神舟十一號乘組的菜譜有上百種食品,甚至還有航天員倒立著喝起了茶……中國航天員實現了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香”的進階。
與此同時,中國的“太空菜園”也不斷取得突破。自神舟十六號起開展在軌植物基質培養研究與驗証,生菜、櫻桃番茄、紅薯等多種植物已被培養出來。這一切,不僅証明了中國科技實力的突飛猛進,更彰顯了中國科技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旨歸。
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終究會促進民生改善。一段時間以來,中外網友熱衷在社交平台“對賬”,最關切的就是衣食住行、水電網氣、教育醫療等等。天宮這頓飄香的“太空燒烤”,以充滿煙火氣的方式展現了科技與民生的融合。
“天宮燒烤”成為現實,登月目標全面錨定,月球“蓋房”已有計劃……中國航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穩步推進。這是中國發展實力的生動証明,終將助力我們每個人的美好生活。
(摘編自《北京日報》,原題為《“天宮燒烤”見証中國航天加速度》)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8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