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向新而行②
鄒 翔
2025年11月17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堅持問題導向,瞄准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短板弱項,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未來發展圖景將不斷帶給我們驚喜
作為“運動員”走上賽道,激烈比拼﹔化身論壇主持人,落落大方、引爆全場﹔身著戲服登台,獻上精彩表演……今年以來,機器人產業加速演進,具身智能的角色和技能越來越豐富。前不久,人形機器人“夸父”在無人陪跑的情況下,參與完成了十五運會火炬傳遞任務。
人形機器人“加速跑”,靠的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兩條腿”協同並進。2024年我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佔到全球總量的2/3,連續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地位。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不僅帶動一大批新興產業迅猛發展,還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未來產業筑基,繪就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壯美畫卷。
沒有好的種子,長不出參天大樹。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源泉,產業需求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應用場景、資金支持和持續迭代的動力。二者相互促進、彼此賦能,形成一個健康的創新生態系統,推動新動能新活力新優勢積厚成勢,激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這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條寶貴經驗,也是新征程上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基本路徑。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目標所向。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就“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部署了12項戰略任務,擺在首位的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大國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產業體系是戰略焦點。堅持問題導向,瞄准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短板弱項,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未來發展圖景將不斷帶給我們驚喜。
安全是根基。告別技術“卡脖子”,才能保証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從“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創造單月掘進542米新紀錄,到CR450動車組鞏固擴大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再到5G技術和用戶數保持全球領先,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夯實基礎。“卡脖子”問題清單愈短、自主可控清單愈長,我們就愈能掌握產業競爭和國家發展的主動權。
轉化是關鍵。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才能防止轉化“掉鏈子”。“中試驗証”,通常被認為是從“實驗室成功”通往“產業化落地”的關鍵一步。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中試驗証”為主業,截至目前服務科研院所及新藥研發企業超200家,實現破解行業共性難題與企業自身發展的雙贏。暢通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實現創新技術成果的有效轉化和廣泛應用,有助於提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質效。
企業是主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才能提升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效率。通用技術集團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攻克五軸聯動機床,填補“工業母機”領域多項國內空白﹔華為錨定自主創新不動搖,新一代鴻蒙操作系統邁入“好用”新階段。各類企業銳意創新,創新“叢林”生機勃發,產業“家底”更加殷實,經濟攀“高”逐“新”就可以更加從容。
據預測,“十五五”時期,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催生數個萬億元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聯動,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定能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願景變為現實。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7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