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瓊崖縱隊女報務員馮瑞梅在電波裡堅持抗戰——
本報記者 董澤揚
2025年09月15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青年時期的馮瑞梅。 |
![]() |
馮瑞梅近照。 |
![]() |
9月3日,電視機前,98歲的馮瑞梅在家人的陪伴下起立,注視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緩緩舉起右手,敬了個禮。電視櫃上,放著她年輕時的軍裝照、與戰友的合影。“一早就守著看閱兵,我讓他們把音量調大些,才能聽得清。年輕時候,我耳朵可靈嘞!”馮瑞梅說。
80多年前,馮瑞梅加入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后改編為瓊崖抗日獨立縱隊)第一支隊,先當勤務員,再當報務員,憑借靈敏的雙耳和機敏的反應,在電波裡傳遞軍情。
為何參軍入伍?
“活下去,跟著部隊走,為鄉親們報仇”
1942年,在海南瓊山蘇尋三鄉,馮瑞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所在的上雲村,林木茂密,地勢險要,是抗日游擊隊經常活動的地方。
1942年5月,由於叛徒出賣,日軍進村挨家挨戶搜查,逼問共產黨員和游擊隊的去向。村民守口如瓶,敵人抓走村民用機槍掃射、放火燒屋,原本熱鬧的村庄成了一片焦土。“從山上回來,看到村裡的慘狀,我心如刀絞。”馮瑞梅哽咽著回憶。
敵人的“掃蕩”愈演愈烈,幸存下來的馮瑞梅下定決心:“活下去,跟著部隊走,為鄉親們報仇!”年紀小、干活快的馮瑞梅,成了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的一名勤務員,干一些后勤工作。
深山老林,條件艱苦,游擊隊員們找野菜充飢,砍斷竹子在山溝裡取水喝。馮瑞梅干得最多的活是洗衣服,看著用繳獲的布匹做成的軍衣,心裡總不是滋味。“衣物單薄,冷的時候,只能燒火勉強取暖。山裡蚊子、螞蟥多,隔著衣服咬人。染病了也基本沒有藥,挺不過去人就沒了。”馮瑞梅說。
電視裡正播放著老兵觀禮的畫面,馮瑞梅拿起桌上的紀念冊,和記者聊起了帶她學習、成長的吳克之。
1943年,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一支隊支隊長吳克之率領第一支隊挺出瓊山縣西部和澄邁縣地區,在多地伏擊日軍、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他對我很好,但看我不認真寫字又會變得很嚴厲。”聽到部隊要組織文化學習,沒上過學的馮瑞梅不明白為什麼。“他告訴我,不學寫字就打不了日本鬼子。”馮瑞梅說,“當時我也弄不懂這兩者有什麼關系,但為了消滅敵人,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戰場上怎麼收發電報?
“必須集中注意力,千萬不能動、不能分心,蚊子和螞蟥要咬就讓它們咬吧”
屏幕前,閱兵分列式開始。徒步方隊邁著堅定有力、整齊劃一的步伐行進,氣勢如虹。
當看到信息支援部隊方隊亮相,聽到解說時,馮瑞梅說:“后來我當了報務員,干的事情就和信息有關。”
那時,馮瑞梅寫字認真、學得快,部隊便安排她先接觸電台,學收發電報。
報務員要會什麼?“要會聽、會發、會抄收,耳朵要靈,手也要巧。”馮瑞梅邊說邊拉起記者的手演示,“手型要定好,要用腕力帶動手指,把電鍵壓下去,太快太慢都不行。”
電台的“嘀嗒”聲代表著不同的數字,剛開始學,馮瑞梅雖然手巧,但聽辨時總“嘀嗒不分”。她拿出學寫字的那股勁,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哪收發電報?“到了山裡,樹葉很密,方便我們隱蔽收報。沒有桌子,就用樹枝和木頭搭起來當成桌子用。沒輪班的時候,我們就臨時挖個斜坑休息。”馮瑞梅說,抄報的時候要手腦眼並用、穩坐不動,防止因輕微的震動導致機器變聲。“必須集中注意力,千萬不能動、不能分心,蚊子和螞蟥要咬就讓它們咬吧。”
為躲避敵人的襲擾,馮瑞梅和戰友們工作時十分小心。收報不敢用響聲大、難攜帶的發電機供電,靠的是手搖發電,還生怕燈光暴露目標。白天將收報機裝在水缸裡,或者埋在地下。“電台來之不易,不少同志為保護電台付出了生命。”馮瑞梅說,“電台比命都重要,我們得守好用好。”
如何面對艱苦的戰斗環境?
“靠著團結同志、團結群眾,才能生存、戰斗下去”
《鋼鐵洪流進行曲》在客廳裡回蕩,戰旗方隊駛過天安門廣場。馮瑞梅睜大眼睛找著,得知瓊崖縱隊也有一面戰旗受閱,她欣慰地拍了拍胸脯。
“你看大家精神頭多足、動作多整齊,還是得團結一致才能出成績。”馮瑞梅說,“‘山不藏人,人藏人’,這句話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的馮白駒司令員經常挂在嘴邊。當時我們也是靠著團結同志、團結群眾,才能生存、戰斗下去。”
“我們的同志和老百姓同吃同住,老百姓寧願吃野菜,也要把糧食送給我們。”年紀小又肩負電台的重要工作,馮瑞梅的飲食條件相對能得到保障,但她知道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都是群眾省下來支援我們的,不敢浪費。”
轉業到地方參與農業生產后,節約糧食、團結群眾的觀念也一直影響著馮瑞梅。從在農場工作,到在農場部、紡織廠、工業局任職,馮瑞梅從未忘記戰時物資的匱乏與條件的艱苦,也把戰斗精神落實到促生產的工作當中。
海南島解放后,馮瑞梅一家再次回到上雲村,這個日軍進犯后的“無人村”,時隔8年后才逐漸有人居住、恢復生機。
回憶起日軍投降的那天,馮瑞梅記憶猶新。“我們收到日軍投降消息的時候,大家笑啊、喊啊、唱啊,高興得不得了!”馮瑞梅說,“勝利來之不易,好生活也來之不易。”
電視裡,氣球騰空、和平鴿振翅高飛﹔電視外,馮瑞梅攥緊了記者的手。
制圖: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5日 1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